
那天我在新周期的第一个话题里面提到未来多数人的职业是销售。
有个读者看了之后留言说,某个刚被放出来的网红名师,也一改此前针对文科生,说文科生都是T之类的厥词。
改口说,文科生未来前景很好,广阔天地,大有可为。
这里面是不是一个意思?
那我来告诉你,中国人说话,是很复杂的,这里面有很多意思。
你比如这个网红名师,他说的广阔天地,大有可为,是能文能武的意思。
翻译翻译,就是指:就业靠自己。
我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,其实到目前为止,都是一个生产型社会。
你看疫情期间全球停摆两年,工业品不匮乏,就知道我们马力开足是个什么局面。
那么在一个生产型社会下,企业所设置的绝大部分岗位,都是围绕操作机器的。
包括码农,也是在操作机器。
那么这个东西对应过去就是曾经的那句话,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。
而那些文科岗位,你说你学了之后可以管人,但现实中,为什么非得是你?
我从理科生里面提拔一个管理者,他是没有学过文科,但他和下面的码农熟,便于沟通。
我安排自己的小舅子,读个MBA,他是没有系统性的学过文科,但这么安排,我媳妇对我很满意。
那么你站在这个就业环境下,回过头去看教育,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。
你会发现学校采用的模式叫做应理尽理。
你像我高中时,我的文科成绩是全省前十,理科成绩在一百左右。
这种情况下,学校依然会建议我读理,而不是去当什么冲文科状元的种子选手。
这就叫应理尽理。
你可想而知,文科成绩到这个阶段,高中依然不会建议你读文,除非怎么样?
除非你物理实在学不明白,才会让你读文。
也就是说,我们中学阶段,所有的课程,几乎都只考记忆力,数学例外,它还考察你的推理能力,物理例外,它还考察你的逻辑能力。
那这么分流的结果是什么?
是实际上,高中并不是按照谁适合读文,谁适合读理分的班,而是把学不明白物理的,都拉去学了文。
这就会导致一个结果,导致高中阶段,理解不了逻辑的,都去学了文。
文科本身有没有自己的逻辑体系?
其实是有的。
你观察古人,无论是齐国的稷下学宫,还是王阳明的讲学,你都能看出很深的逻辑印记。
那么他们脱离了物理,是怎么修习逻辑的呢?
是通过battle。
不是今天奇葩说那样的为了效果的battle,是针锋相对的,深入肌理的battle。
你去看盐铁论,你去看王安石和司马光,和苏轼,包括先秦时期,各种吵。
你读过苏轼早期中期后期的奏折,会发现很有意思,他不是一开始就思路清晰。
他一开始有些乱,有些想当然的,后来越来越逻辑清晰。
苏轼一辈子的奏折按年代分类,就是一个文科生如何建立自己逻辑体系的成长过程。
这个过程像极了理科生做试验,王阳明讲知行合一的过程就是爱迪生发明电灯,失败了999次的过程。
文科生用知行合一,理科生用反复试验,最后都是为了迭代式前进,这个过程,逐渐强化了各自的逻辑。
殊途同归。
但是我们想一个问题,在一个生产型社会里,battle是被鼓励的么?
其实不是的。
你去看你中学阶段,包括你读了大学,老师会和你battle么?
不会的。
一个文科生,你背,只能训练你的记忆力,你得和老师battle,他说对,你说错,你理解错了没关系,他要试图说服你。
你不被说服也没关系,你会像苏轼一样,在实践的过程中,逐渐自己说服自己。
这个知行合一的过程之后,你会渐渐认同那个对,而不光是靠背。
也就是说,文科生需要思辨,思考加辩论,他才能建立逻辑。
但这是不利于生产型社会的。
生产型社会要求的是效率,是高组织度,是开幕式的时候一千个人,同一瞬间敲鼓。
理科生的逻辑验证是很快的,你马上就可以做个试验,报告出来,大家都不需要争了。
但文科生的逻辑验证太慢了,如果你放任大家思辨,就会吵得不可开交,从而影响生产。
而我们能够抓住历史的窗口机遇,拿到这个全产业链齐备的地位,恰恰是因为,不battle,先干。
甭管懂不懂,先执行。
你想通了历史源远,就这么个事儿。
那么随着AI的逐渐落地,十年后,AI很可能会像今天的互联网一样普及,一样遍地开花。
那么届时,你会发现很多目前人类从事的岗位,已经交给AI处理。
也就是说,AI无差别的针对一切岗位竞争,无论文理。
我们前面讨论过,当下留给文科生的岗位多还是留给理科生的岗位多?
当然是理科,因为我们是一个生产型社会。
也就是说,这种无差别攻击,主要攻击了理科生,谁要你拥有的就业岗位多呢。
反观文科生,他们本来就是广阔天地,大有可为,本来就得靠自己。
也就是说,AI的竞争下,你未来去看,无论文理,很可能大家都是广阔天地,大有可为,被拉到同一个起跑线下了。
那么站在这个视角下,你说谁比谁弱呢?
那天我在新周期的第一个话题里,讲的那句关于销售的话,是基于这样一个大前提。
每当一个新周期开启时,所有人都被暂时的拉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下。
当年开启市场经济,那些农村的60后,他们是没有城市户口,但不影响他们做乡镇企业,摇身一变成为后来的资本。
20多年前,我作为第二波年轻人,是没有机会再搞什么服装加工,制造,外贸出口那些实体生意。
但伴随计算机时代的到来,作为后发者,你可以和那些在实体店铺生意里面有积累的人,同一个起跑线。
那么同样,随着AI的到来,那些过去能够找到好工作的人,也许和你这个找不到好工作的人,一起被广阔天地了。
这个时候,你们也站在了同一起跑线。
但是,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,同一起跑线,不等于过去跑不赢你的,这次就能赢。
就像你上一局跑输了,去掉对方的领先优势,大家再开一局,赢的也未必是你。
我那天第二个第三个话题,分析了那么多赢哪儿了,输哪儿了,就是让你看清楚。
哪怕同一个起跑线下,再来一千次,一万次,你不做好准备工作,都是白瞎了机会。
俗称机会很珍贵,但你自己中用,更珍贵,怎么让自己中用,更珍贵。
股票配资门户网登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