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
2025年10月28日,再一次来到总部,参加京东京喜两周年媒体活动。
京喜是什么?咱们此前在《2025年4月宿迁、徐州走访:京东·京喜给白牌厂货带来新机会》一文中,已经有过简单介绍,这里略过不表。
今天直接上干货!
先来说几组数据,也就是在活动开始后,京喜掌门人祁婷公布的最新亮眼成绩单。


京喜累计用户数达3.7亿,2025年预计为京东带来1.5亿新用户,过去一年GMV实现10倍增长。
京喜打造出年销量百万单爆品达100个,覆盖260+产业带,拥有4万+合作伙伴,带动超30万就业岗位,近100家入驻企业年销售破百万单。
从用户规模到产业赋能,京喜以“自营工厂直发”模式实现全链路增长,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生态价值。
2
当然,京喜说了什么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围绕京喜成长的成千上万商家,他们到底有哪些实实在在的收获。
继续干货,我们来分享几家企业的故事。
一、柳州螺蛳粉企业
作为柳州本土特色食品领军企业,美申园集团日产螺蛳粉100万包,2024年总产值达5亿元。

与京喜合作后,美申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京喜提供低账期灵活结算方式,助力美申园实现原材料现金化采购,成本降低10%-15%;同时,京喜通过多元营销工具和海量流量扶持,快速提升其品牌知名度。
2025年6月,美申园单日订单量高达36万包,24小时内完成发货且售后仅0.1%,创下全国产销标杆。借助京喜广阔渠道,美申园不仅迅速消化新增产能,摊薄边际成本、提升生产效益,更实现销售额跨越式增长,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,企业盈利水平大幅提升。
目前,美申园在京喜平台年销螺蛳粉230万单,成功从区域特产升级为全国爆品。双方的合作不仅推动美申园满产运营、成本下降,更助力柳州螺蛳粉产业向标准化、品牌化迈进,加速“让柳州螺蛳粉走向世界”的进程,成为产业带企业与电商平台协同发展的典范。
二、山东服装企业
临沂新盾服饰的贾俊华,曾凭借70%外贸占比创下年营收5亿的成绩。2025年4月,关税风波导致其库存严重积压,企业发展陷入困境。关键时刻,京喜平台向他伸出援手。
在京喜的赋能下,今年618期间,他的产品单场卖出1.5万件,成功盘活库存。
临沂我曾走访多次,像贾俊华这样的商家在临沂并非个例。京喜通过“工厂直发”模式,不仅为消费者带来高性价比商品,更成为众多像新盾这样的厂商破解经营难题、实现销量突破的重要阵地。
三、山西纸巾厂
山西力达纸业这家工厂,位于运城市。此前曾因缺乏电商经验,年销售规模长期难以突破。
与京喜合作后,其高性价比的笨小鸭卷纸借助京喜“工厂直发”模式走向全国市场。2025年4月至今,订单量已超100万单,GMV达600万,成功实现从传统制造企业到电商新势力的跨越。
京喜通过整合产业带资源、提供数字化运营支持,为像山西力达这样的传统企业打通了线上销路,不仅助力企业扩大市场份额,更推动产业带供应链效率提升。
大家注意到了没有,关于京喜,很重要的一个价值就是能让那些藏在乡镇或者不起眼角落的好工厂,尤其是源头工厂,彻底脱颖而出,被更多人知道。从这一点来说,它其实是奖励了那些踏实做事、却不懂营销和推广的普通创业者。
京喜这个价值,拔高来看,就是让更多老实人、老实工厂不委屈的伟大事业。
3
祁婷在当天30分钟的分享中,提到了京喜的很多新板块和新项目。
我最感兴趣的当然是我这几年重点研究的项目--乡村振兴。
为了助力乡村振兴,让农民可以有更多收入,京喜推出了京喜农场项目。

京喜农场的运作逻辑是什么?
在京喜掌门人祁婷看来,在农产品领域,“农户卖难、消费者辨难”的双重困境长期存在。
一方面农产品良莠不齐,用户难以甄别品质。另一方面农户缺乏议价权,低价竞争引发谷贱伤农问题。
京喜农场以模式创新精准破局,通过产地直采砍中间环节(价格便宜)、全流程品控体系(质量稳定)、包销模式杜绝内卷(农户增收)三大策略,实现产业链多方共赢。
这一模式已结出丰硕果实:京喜农场助力3200+农业产业带工厂完成1.6亿单销售。在地标农产品领域,广东徐闻菠萝通过产地直采模式销售260万斤,成为当地最大电商渠道;陕西武功猕猴桃实现1000万斤包销,为果农筑牢收益安全阀;浙江舟山带鱼首批直采200万斤,让海鲜鲜味直达全国餐桌。
从田间到餐桌,京喜农场既以“价格+品质”双优势解决消费者痛点,又通过包销、直采模式让农户摆脱卖难困境,更推动徐闻菠萝、武功猕猴桃等地标农产品实现规模化、品牌化升级。
把这个价值放大来看,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,京喜农场以亿级订单与地标爆款的双重突破,为农产品上行与农业产业带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破局样本。
4
我的读者可能会说,听起来京喜主要是做“低线市场”生意。
这个认知不完全对。现在的京喜,正在想办法把触角扩大,接触到各个层级和区域的用户群体。不仅仅要抢夺价格敏感用户群体,还要向更高的市场迈进步伐。或者说,也要为价格敏感型用户群体,推送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。
就此,京喜甄选顺势而来。
据祁婷介绍,在京喜成立第一年,主要探索质量可靠前提下的低价模式,推出的多是10元以下的小件家居日用品,有效弥补了京东在百货品类的短板,也成功吸引了大量新用户。随着用户规模扩大,需求逐渐多样化,下沉市场用户想要购买品质更好的平替商品,京东原有用户也希望能找到与品牌商品品质相当但价格更低的选择。
在京喜甄选项目成立前,已经有一批品质优良、价格有竞争力的商品呈现出这样的用户需求趋势,因此京喜筛选出头部工厂生产、具备检验标准的优质商品,打上京喜甄选标识,方便用户识别和记忆。
京喜的朋友在活动结束时,开玩笑对我们这些现场媒体朋友说“大家都是京喜的宝贵用户。”(原话不是这样,大意如此)
坐在我后排的早已经财富自由的陈老师,也已成为京喜用户。
这一点再次说明,京喜的甄选,不仅仅面向低线市场的消费升级,也可以给高端市场用户提供产品。
5
最后讨论一个敏感问题,关于京喜和反内卷。
众所周知,京喜成立的一个重要初衷就是反内卷。但发展至今,平台内部商家不可避免陷入了新的内卷。
前文我们提到过京喜上一家山西造纸企业,而根据我的走访观察来看,平台应该还入驻了不少河北保定的造纸商——这些保定商家的规模和产量比山西工厂更大,价格有时也更具优势。当不同地域的同品类商家齐聚京喜,消费者搜索相关关键词后,会看到大量同类商品列表,往往会优先选择价格更低的产品。
这种消费选择反过来倒逼商家竞争,形成了新的内卷态势。
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?活动当天,祁婷女士对此作出了坦诚回应,核心围绕商家内部的淘汰与竞争机制展开。
她表示,京喜会对供应商进行动态淘汰。合作前期会对工厂进行验厂,校验生产工艺并对样品留样鉴定,合作过程中会跟踪评价、售后等动态指标,结合品控神秘抽检,判断供应商是否存在恶意以次充好等情况,对不合格供应商先要求整改,整改后仍不达标则予以淘汰。
目前淘汰率并不高,因为工厂都非常珍惜京喜这个增量销售渠道。为了避免内卷,让利给商家和消费者。京喜目前尚未实现盈利,前期主要投资于两方面:一是用户补贴,通过外部流量投放吸引新用户,同时为新用户提供补贴,这部分补贴会随着销量增长逐步降低,但不会取消;二是物流补贴,京喜所有商品均由京东物流上门配送,这部分成本较高,长期需通过效率优化和客单价提升来平衡。
祁婷的这个观点,简单来说,相比让商家互相卷,京喜宁愿卷自己(或者和1688卷,和拼多多去卷)。让自己苦一点、卷一点,商家就能少卷一点,多赚点钱。
此时此刻,忍不住想起知名媒体人冀勇庆老师多年前对我说过的一段话。他说,京东体系中的很多业务,最理想的状态是京东稍微亏一点点,却仍能保持持续运营。因为这个状态意味着,以京东这样庞大的体量,能够给产业链条上的众多合作伙伴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获得感,让他们能够活得更好,而京东自身也能持续运转下去。
股票配资门户网登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