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日战争时期,日军修建的炮楼成为了让人痛恨的存在。那些堡垒结构坚固,防御严密,仿佛是无坚不摧的“铁壳”。它们的加固程度堪比乌龟壳,不仅用来抵挡枪炮的攻击,甚至连炮火都难以摧毁,真让人头疼不已。每当这些堡垒被攻破,日军一撤离,周围的百姓会迅速围拢过来,庆祝气氛比过年还要热烈。
那么,这些极其坚固的日军炮楼到底是如何被攻破的呢?有时候,竟然是来自乡亲们的一句简单建议,带来了彻底的突破。
1942年,在江苏睢宁山头镇附近,我军某支队伍与日军苦战多日。最大难题就是那座坚固的日军炮楼,它几乎将整个队伍的前进道路封死。这个炮楼高达10米,四周还挖有3米深的壕沟,里面驻扎着约100多名日军,外加伪军数人。防御工事包括机枪射击口和投弹口,几乎没有任何可以突破的缝隙。甚至炮楼四周还有一圈厚重的土墙,日军得意洋洋地喊出:“就算你们八路军长出翅膀,也别想飞进来!”面对这种防守严密的工事,八路军的常规战术根本无法奏效。
展开剩余77%尽管八路军尝试了夜袭、偷袭和强攻等多种方法,但日军密集的火力每次都将他们击退。正当大家愁眉苦脸,找不到突破口时,附近一位村里的老人随口提了一句:“鬼子不怕枪炮,怕臭!”这一句平淡的话语点燃了八路军指战员们的灵感。要让这些敌人恶心到无法忍受,彻底被臭气击败!
从那时起,八路军战士们开始疯狂收集死猪、死鸡、死狗等各种腐肉,并将它们扔进壕沟的水里。随着七月的高温天气加剧,这些腐败物质在水中的腐化速度极快,甚至散发出让人作呕的气味。这种“生化武器”似乎专门为日军量身定制。
到了第三天,炮楼周围已经被苍蝇覆盖,腐臭的气味让八路军守卫的士兵都不得不捂住鼻子,更别提炮楼里那些无奈的日军了。然而,敌人并没有能力寻求外援,因为八路军早已摧毁了炮楼与外界联系的电话线。想要请求援助,唯一的方式就是派人出去。然而,一旦出门,不仅要面对成群的苍蝇、恶臭的气味,还得与埋伏在外的抗日战士交火。
第五天,炮楼里的日军终于开始忍受不住,头昏眼花,站岗时眼睛几乎睁不开,苍蝇和蛆虫不时飞进他们的脸上。更可怕的是,蛆虫顺着门缝和墙缝爬了进来,炮楼内完全变成了“虫海”。日军士兵几乎无法忍受,连饭都吃不下去。
到了第七天,炮楼里的日军彻底崩溃了,准备趁夜突围。然而,他们刚打开大门,就被外面埋伏的八路军打得溃不成军。这座令八路军头疼已久的炮楼,最终被“苍蝇大军”攻破,周边的村庄也顺利被新四军收复,彻底消除了这颗“毒牙”。
另外,1942年2月,日军在山东清河县油坊村修建了一座比常规炮楼更加难攻的据点。这个炮楼主楼高达13米,外围有三米深的壕沟,水源来自运河,周围还用钢针扎成围墙,唯一的进出口是吊桥。日军宣称:“只要八路军不放弃,我们就永远不会撤离。”
面对这种“铁刺猬”,八路军无奈无法直接攻击,只能改变战术,决定采用地道战术。村里的老人建议,“从地下走!”于是,八路军开始挖掘地道,逐步逼近目标。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努力,终于挖到炮楼下方。为了确保成功,他们在地道内埋下了500公斤炸药,一旦引爆,整个炮楼将会粉碎。
为了不引起日军的注意,八路军特意制造了远处的噪音,以迷惑敌人的视线。终于,地道挖到位后,八路军在指定的时刻引爆炸药,整个炮楼轰然倒塌,壕沟的水被震得翻滚,日军四散逃窜。八路军趁机围剿,将这一据点彻底摧毁。这场“地道大爆破”不仅极大鼓舞了八路军士气,也让日军对炮楼战术心生恐惧。
1944年春,八路军再次围攻京东马坊的炮楼,里面驻扎着200多名日伪军,依靠坚固的防线守得牢不可破。经过多日围攻,八路军未能突破防线。此时,一位乡亲提议使用“烟熏”战术。经过首长批准,八路军开始行动:
他们从炮楼外100米处开始挖掘地道,直达炮楼底部。地道挖通后,八路军将大量柴草和玉米秸秆堆入地下,浇上煤油,并点燃大火。浓烟迅速进入炮楼内部,敌人被烟雾熏得几乎无法忍受。虽然日军迅速扑灭了火焰,但最终还是未能抵挡八路军的进攻。
尽管第一次的烟熏战术没有完全成功,但它证明了这个方法的可行性。后来,八路军在攻打三河县的炮楼时,再次使用了这种方法,取得了成功。此后,烟熏战术成为了攻克炮楼的有力武器,八路军士兵总结道:“敌人不出来,我们就让他们出不来!”
这些日军炮楼本是他们的防御堡垒,但在八路军的智慧下,它们变成了“活棺材”。一些被臭死,一些被炸飞,还有一些被活活熏出来。尽管日军竭尽心思防守,但最终还是败在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门户网登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