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鞍山四季戏曲剧院的九位黄梅戏名家,将于10月25日至26日携典藏版《女驸马》与《罗帕记》登陆北京世纪剧院,为观众献上一场承载50载艺术情怀、兼具传承厚度与市场口碑的戏曲盛宴。
据悉,这支由安徽省艺校80届黄梅戏同班同学组成的“黄金天团”,不仅平均年龄63岁仍葆“闯劲”,更以半个世纪的艺术坚守,成为黄梅戏传承路上的标杆力量。此次展演的两部剧目均是黄梅戏“老三篇”中的经典——黄梅戏“老三篇”即《天仙配》《女驸马》《罗帕记》,这三部作品承载着黄梅戏最核心的文化基因,是家喻户晓、深受观众喜爱的标志性剧目。此次四季戏曲剧院的典藏版《女驸马》与《罗帕记》均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,《罗帕记》更是入选“中国戏曲像音像”工程。
最为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演出的九位主演,是相伴50载艺术生涯的安徽省艺校80届黄梅戏同班同学。半个世纪以来,他们从初入艺校的“戏曲新人”成长为黄梅戏领域的中坚力量,其中既包括吴琼、杨俊、吴亚玲、袁枚四位“五朵金花”成员,也有蒋建国、张辉等四位“梅花奖”得主;而马鞍山四季戏曲剧院院长姜青,同样是这九位同窗中的一员,既是剧院发展的领航者,也是与众人并肩坚守黄梅戏艺术的“同行人”。早年在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期间,他们均受教于王少舫、潘璟琍、张云风等老一辈艺术家,深得名家“口传心授”的技艺精髓,50年的舞台实践更让他们对“老三篇”的诠释愈发醇厚。
展开剩余45%作为剧院艺术总监,吴琼在这50载艺术历程中,既是经典的传承者,也是市场的开拓者。近十年来,在她的专业把控下,四季戏曲剧院始终稳居全国戏曲演出市场“佼佼者”行列——年均完成60余场全国各大院线巡演,不仅场场人气高涨,更在长期巡演中深耕市场,积累了大批忠实观众。目前,剧院已接到2026年近30场全国巡演邀约,这份亮眼的“市场答卷”,既是九位名家艺术魅力的印证,也是剧院整体实力的体现。
四季戏曲剧院作为专业职业院团,全体演职员从剧目排演的细节打磨,到舞台呈现的默契配合,再到演出前后的统筹衔接,每一位成员都用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功底,确保每一场演出能展现黄梅戏的最佳风貌,也让“四季戏曲剧院”的口碑在观众心中不断沉淀。此次在京演出的典藏版《女驸马》,更是九位名家与全体演职员共同打磨的“心血之作”,力求在还原经典内核的同时,贴合当代审美。
“我们不是不服老,而是感觉60多岁正是闯的年纪。”院长姜青的话,道出了九位名家的共同心声。此次携“双经典”闯京城也是想让更多人看见黄梅戏“老艺术家”的坚守与创新。从1975年入艺校开启学艺之路,到如今已整整50载,历经艺术积淀后,他们以“60+”的年龄仍敢“闯”、愿“演”,以“黄金一代”的严谨守护黄梅戏,在坚守中延续黄梅戏曾经的荣光。
文/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
编辑/刘忠禹
发布于:北京市股票配资门户网登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